銅鼎上的紋路的來歷
鼎被賦予神圣的色彩,起源于禹鑄九鼎的傳說。在古代,銅鼎是鎮(zhèn)國之寶,傳國重器。鼎上的花紋,古人認為有鎮(zhèn)邪的作用,有時也將條文刻在鼎上,那么這些紋路有著怎樣的歷史呢?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!
銅鼎以青銅鑄造的居多,獸面紋青銅鼎是一款仿古銅鼎,造型為動物的頭部正視圖案,也是動物紋構圖原始的一種形式。在商周青銅器紋飾中,所占的數量大。這種鑄有獸面紋的青銅鼎銅雕塑,更加體現出了銅鼎所蘊含的鎮(zhèn)宅、除煞的寓意,因此很受歡迎。
自宋代以來,這種紋飾稱為饕餮紋獸面紋又多見于鐫刻在青銅鼎上。以鼻梁為中線,兩側作對稱排列,上端第一道是角,角下有目,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,目的兩側有的有耳,多數獸面紋有曲張的爪,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,少數簡略形式的沒有獸的體部或尾部。
所有獸面紋青銅鼎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,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而有所不同。青銅鼎不僅以精美的紋飾和造型向人們傳遞著豐富的文化內涵,更重要的是,青銅鼎上往往還刻鑄有非常珍貴的銘文。這些銘文保存了數千年前先民的歷史和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