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辨別銅鼎的真假
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夏商周三朝時就出現(xiàn)了銅鼎。它是最早的青銅器皿,古代銅器是指青銅時代的銅器及漢代以后直至明清時期的銅質(zhì)器物。中國銅器起源很早。銅器鑒定的傳統(tǒng)方法是對器物的類別、器形、紋飾、銘文、銹色和鑄造工藝等方面,進行綜合分析、對比來劃分和斷定該器年代、真?zhèn)魏蛢r值。
對于同類器物器形的鑒定,即使同一類型的銅器,由于出現(xiàn)時間不同,形體也有很大變化,這也是斷定器物年代和真?zhèn)蔚闹匾罁?jù),銅器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:①全器均系偽器;②器真銘文偽;③器真紋飾偽;④器真銘文、紋飾皆偽;⑤銘文真器偽;⑥器身有真有偽;⑦一件器物由兩件或 3件真器部分殘片拼湊而成;⑧器身真,但附件(蓋、提梁等)偽等。這些需要我們從器物類別特征、年代、時代風(fēng)格等不同方面進行綜合分析。
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,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。有一種成組的鼎,形制由大到小,成為一列,稱為列鼎,列鼎的數(shù)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。列鼎通常為單數(shù)。據(jù)文獻及考古發(fā)現(xiàn)九鼎應(yīng)為諸侯之制,七、五鼎為卿大夫,三、一鼎為士級。但天子之制為十二鼎,是雙數(shù),但至今未見周天子之陵墓,故這個記載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。當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權(quán)的九鼎。
從鑄造技術(shù)進行辨?zhèn)蔚那疤崾鞘至私馇嚆~器各時代的冶鑄工藝。商周時期,極大部分青銅器是用陶范法鑄成。也就是說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都有數(shù)塊陶范拼合澆鑄后留下的范痕,即范線。隨著時代進步,合范的方法有所變化,范痕會隨著變化,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跡,這即使是最熟練的工匠也難免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