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于銅鼎的成語故事
鼎三足圓鼎或四足方鼎,鼎從最初烹飪食物的工具逐漸演變成國之重器,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關(guān)于銅鼎的成語和歷史典故非常多,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。
問鼎中原。其實問鼎的故事源自春秋時代楚莊王向王孫滿問鼎的歷史故事。楚莊王故意在洛水附近邊界駐軍,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軍,楚莊王就向王孫滿打聽周室九鼎的大小輕重,王孫滿很有技巧地回答說:天子能夠得到天下是因為他有德行而非因為有鼎,并歷舉夏商朝君主為例,以說明如果有德行,即使鼎小也很重,反之,雖大亦輕。周室雖漸衰微,但仍然是天定的統(tǒng)治者,所以鼎的輕重是不可隨便問的。楚莊王問鼎意在取代周室,取得天下。這就是鼎對國家十分重要的原因。
一言九鼎?!妒酚洝て皆袀鳌酚洠簯?zhàn)國時,秦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,趙國孝成王急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。平原君準(zhǔn)備帶20名門客去完成使命,但挑來挑去就挑選了19名,還差一個定不下來。這時,門客毛遂自告奮勇要求跟去,平原君將信將疑,勉強答應(yīng)了他一起出使楚國。
到了楚國,平原君與楚王談了很長時間,希望楚王“援趙”,但楚王卻始終含含糊糊,不明確答應(yīng)。這時候,毛遂說話了:“楚王,我們今天來求你出兵援趙,你始終不發(fā)一言,但你別忘了,楚國雖兵多地廣,卻屢吃敗仗,連國都差點丟了。由此可見,實際上楚國更需要與趙國聯(lián)合起來抗秦的呀!”
一席話,說的楚王心服口服,馬上就答應(yīng)了出兵去救援趙國。平原君回到趙國后,感慨地贊譽道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!”意思是:話語作用大、信譽高,一句話就有九鼎之決定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