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周時期的銅鼎都是什么形態(tài)的
眾所周知,鼎是禮制中最重要的一種器物,古代將“鼎”為立國的重器、政權的象征。秦滅周后雖有所繼承,但更多的則是變革與創(chuàng)新,鼎的形制與使用制度逐漸發(fā)生變化,最終形成秦國獨特的禮制,這也宣告了周禮制度的壽終正寢。跟著大型銅鼎廠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在西周時期銅鼎是什么樣子的吧!
兩周時期,周人傳統的“鼎”多為青銅所制,青銅具有熔點低、硬度大、可塑性強、耐磨、耐腐蝕、色澤光亮等特點,適于鑄造各種器具,且西周是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,周人已經熟練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技術,《周禮·考工記》對青銅制造器具有詳細記載,“金有六齊:六分其金而錫居一,謂之種鼎之齊?!睆慕裉斐鐾恋膬芍?a href="http://www.globalpty.com/" target="_blank" title="銅鼎">銅鼎來看,基本上符合這種制造工藝。鼎的類型也比較多樣,按文獻記載可分為三種:鑊鼎、升鼎和羞鼎,這三種鼎是使用場合不同,但方式一樣,都是饗具。
西周時期以圓鼎居多、方鼎較為罕見,往往高等級貴族才可以擁有。圓鼎代表性器物有大盂鼎、大克鼎、毛公鼎等。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銅重器,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。圓鼎的特點是口飾重環(huán)紋一道,敞口,雙立耳,三蹄足。方鼎代表器物有洛陽北窯西周貴族墓地出土的獸面紋銅方鼎,方鼎的特點是直腹,立耳,柱足,腹部正中和腿的上部常鑄有粗眉大眼的饕餮紋,四角和每面正中都有突出的扉棱??傮w上看,青銅鼎的立耳、鼓腹、敞口、蹄足是其四大特點。
除此之外周人還有使用陶鼎的情況存在,一般在尺寸上是同時期青銅鼎的一半。迄今發(fā)現的均為圓鼎,可以視為是對同時期青銅鼎的仿制,鑒于陶器制造工藝與青銅器不同,周文化陶鼎無法完全與青銅鼎一模一樣,所以有一些細微區(qū)別,陶鼎的立耳較小,腹部、足部雖然也呈蹄狀但是依附于器體之上,沒有明顯的轉折線,足底部僅僅做成扁足呈鴨嘴狀。典型周文化陶鼎的特點是紋飾繁復,有的還彩繪精美的圖案,以增加鼎的莊重感。
典型代表為東周時期燕國的國君墓出土陶禮器鼎,北京燕下都九女臺出土陶鼎制作精美、陶質細膩、蹄足根部為獸口。結合文獻及墓主身份可知是燕國參與“五國相王”后,燕易王專為“行天之制度”而制造的一批陶禮器。燕國本是姬姓封國(第一等公國),自立國以來一直遵從周禮未有變動,從器物形制到使用制度皆可作為周禮的代表,只因為時間倉促來不及制造與天子級別相當的青銅器,才采用制作精美的陶禮器替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