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寶鼎的來歷
說道銅寶鼎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歷史文物,常見的鼎有三足圓鼎和四足方鼎,從古至今鼎文化一直不斷發(fā)展,關于鼎的歷史傳說層出不窮,鼎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。
鼎一般由鐵鑄,也有銅錫合鑄和純銅鑄。因古代銅稀缺,純銅鼎一般都很小,通常用于室內(nèi)。鼎甚或有石鼎,主要在民間。鼎為古中國禮器。是權力的象征;也在重要場所使用。商朝與周朝的都城都在河南即所謂中原。故問鼎中原就是代表爭奪權力中心。
周朝“以禮治國”,大到酒器標準,小到犧牲品相,皆是一個“禮”字。凡祭祀,必須依照牢禮之法,天子“禮十二牢”,上公“禮九牢”,諸侯“禮七牢”,諸子“禮五牢”。所用器具亦需符合身份,天子九鼎八簋,諸侯七鼎六簋,大夫五鼎四簋。
銅寶鼎雖重,但古人中卻有人能舉起來。舉鼎、扛鼎也就代表有能力統(tǒng)一天下。這就是力能扛鼎。今天的世界舉重冠軍恐怕也不行。因其重,所以就用來形容最重要的人和事。通常使用在最后壓軸,最濃重、最具代表性、最出彩的時刻。就是扛鼎之作,壓鼎之作。同樣因為份量重,又用于穩(wěn)定和久遠及繁華,如鼎恒不變,鼎盛時期。
大型銅鼎經(jīng)常受到統(tǒng)治者的青睞,而被賦予強烈的政治意涵。但有一種鼎,體積也不小,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周遭,如此之普遍,讓人幾乎沒有察覺到它的存在,這便是香爐。在中國各地,無論佛寺或道觀,不管規(guī)模大小,前庭必定立著一座插香的大銅爐,藉由線香的白煙裊裊,將信徒的祈求上達天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