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則天鑄造的九個大型銅鼎下落
說道歷史上最大的銅鼎,我想肯定有人會說是大禹鑄造的九個銅鼎,也有人會說是司母戊鼎,根據(jù)史料的記載歷史上曾經最大的大型銅鼎要數(shù)武則天鑄造的,但是關于武則天鑄造的九個大型銅鼎的下落很多人更是一知半解。
我們今天先說一說武則天鑄造九鼎的記載,據(jù)《資治通鑒》記載:則天順圣皇后,中之下神功元年(697年)……夏,四月鑄九鼎成,徙置通天宮,豫州鼎高丈八尺,受千百石,余州高丈四尺,受千二百石,各圖山川物產于其上,共用銅五十六萬七百余斤,太后欲以黃全千兩涂之,姚濤曰:“九鼎神器,貴于天質自然,且臣觀其采煥炳相雜,不待金色以為炫耀”,太后從之,自玄武門曳入,令宰相,諸王帥南北牙宿衛(wèi)兵十余萬人,并僅內大牛,白象共曳之。
武則天于公元(697年)四月,把九鼎鑄造成功,其中豫州鼎高一丈八尺,可容物一千八百石,(唐朝一石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五十三千克)一個豫州鼎可裝九十五點四噸的物品,其余八鼎均高只有一丈二尺,可容物一千二百石,各鼎身的圖文都是各州的名川風景,九鼎共用了五十六萬余斤銅,武則天想再用千兩黃金把鼎涂一下,姚濤說:“九鼎是神器,貴在天質自然,在下看來,鼎的本身就五采繽紛,不應該把它涂上黃金來炫耀",武則天聽后認為說的很有道理。
據(jù)載當時用了十萬的羽林軍,驅動多頭青牛、大象進行拖曳,為了達到效果,武則天親自作《曳鼎歌》,教軍人唱作??梢哉f十萬人齊聲唱歌、喊號人、驅牛驅象的場景絕對是前無古人、后無來者,創(chuàng)造了大唐盛世的又一神話。
武則天死后,曾代表武則天輝煌歲月的九鼎在唐玄宗時期,被下令融化了,因為這九鼎是為武則天建立的"大周”王朝正統(tǒng)性,得天命所宣揚的,是崇周抑唐的精神,在李唐重新掌權后,當然是不能容忍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存在的,所以要被一一毀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