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銅鼎制作的文化
銅鼎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,在秦朝以前是代表國家政治權力存在的器皿。到了現(xiàn)在銅鼎已經(jīng)沒有了那么重要的寓意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(jīng)常能看到大型銅鼎制作。
鼎是青銅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,貫穿了整個青銅時代的始終。從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,在大約1500年的歷史進程中,鼎從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漸走向政治舞臺,成為國家政權的標志。尊貴的社會地位,深厚的精神內(nèi)涵,完美的藝術形式,匯聚于銅鼎一身,使其成為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。
商中期以后,隨著鑄造技術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,鼎的形制也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:出現(xiàn)了方鼎和分檔鼎,且形體也不斷變大,鼎足由原來單一的錐足發(fā)展為柱足和造型各異的扁足;同時紋飾也逐漸精美繁縟起來,甚至整器都有裝飾的紋飾,而且主次分明。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晚的時候,以族徽與日名為主題所構成的銘文開始出現(xiàn),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鑄銅司母戊鼎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。青銅鼎由此進入了它的繁榮期。
在青銅器中,目前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已知的古代青銅器中,最大、最重的就是司母戊大方鼎了,它可以看做是中國青銅器的核心象征,其器制深沉雄厚,鼎紋猙獰詭秘,是我國青銅文化巔峰時期青銅鑄造業(yè)的代表作品,也是我國鼎文化中最具審美藝術價值的一件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