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寶鼎的變化
在秦朝以前,貴族一般用銅鼎代表國家政治權(quán)利,被稱為國之重器,因為銅鼎的寶貴地位,所以銅鼎又被稱作銅寶鼎。
形容人的力量大,有一個詞語叫做力能扛鼎,這個成語出自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(jì)第七》:“籍(項羽名)長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氣過人,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。”
說的就是項羽的力氣比較大,連鼎都能舉起來。這里的鼎指的是銅鼎,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三足兩耳,一般的鼎也有幾百斤,當(dāng)然也有上千斤的,司母戊鼎就重達830多公斤,難怪人們用舉鼎來形容力氣大。
鼎在古代還有一種功能,那就是權(quán)力的象征,這些東西比如夏禹王鑄造的九鼎,那就是國家的象征,九鼎的擁有者那就是天下的公主,夏商周三朝都將九鼎視為國家的象征,權(quán)力的象征,擁有九鼎就代表著擁有國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