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寶鼎的地位
銅鼎在古代地位非常高,一直被視為尊貴的寶物,銅鼎也被叫做銅寶鼎,也被稱為祥瑞的代表。古代皇帝一直把銅鼎當做國之重器和傳國之寶。
北宋以來,文人雅士對青銅器的研究、搜集和玩賞漸成風氣,一門新的學問,即所謂的金石學從此開始成形,著名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即是宋代有名的金石學家。
中國人對青銅器的研究偏重于考古、歷史、古文字等多門學科的著錄與考證,而西方及日本等國收藏和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則側(cè)重于形制、紋飾等美學價值方面,有關(guān)專家及其著述均有極高的水準。
鼎代表王權(quán)和國家統(tǒng)一起源于夏朝。相傳,夏朝初年,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,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,鑄造九鼎,象征九州,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、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,以一鼎象征一州,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,自此,九鼎成為了夏朝、商朝、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(quán)的傳國之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