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銅鼎廠家“微課堂”
歡迎來到青銅鼎廠家“微課堂”,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在渭南市博物館第二展廳展出的青銅禮器——重環(huán)紋銅鼎。鼎是商周重要禮器之一,商代用鼎制度中,中、小型墓陪葬的一般是一鼎或二鼎。
青銅器指用青銅制造的器物,有食器、酒器、水器、樂器、車馬器、銅鏡、兵器、貨幣、璽印、符節(jié)、工具、度量衡器和雜器等。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,在人類歷史上促成了繼石器時代、銅石并用時代之后的青銅時代。據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中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,是甘肅東鄉(xiāng)林家出土的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小刀,據測定,年代約為公元前3000年。商周時期青銅器大量出現(xiàn),并成為這一時期生產力發(fā)展的代表。
西周重環(huán)紋銅鼎,它的口微斂,方唇,方形立耳,腹壁較直,圜底略平,獸蹄形足,口沿下飾一周夾珠重環(huán)紋,腹部中間有一周較高的弦紋,足上部獸面紋,中間有高凸的扉棱。底部有較厚的煙炱,為實用器。
中國古代青銅器不僅造型莊重,而且表面大多鑄或刻有精美的紋飾,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。商代及西周初期主要飾獸面紋、龍紋、夔紋及鳳鳥紋等,繁縟神秘。西周中期以后盛行竊曲紋、環(huán)帶紋及鱗紋等。春秋中期以后盛行蟠螭紋及蟠虺紋等。春秋晚期以后出現(xiàn)了反映宴樂、狩獵、陸戰(zhàn)及水戰(zhàn)等古代社會生活、戰(zhàn)爭場面的紋飾。許多青銅器有銘文,保存了大量有關古代政治、軍事、經濟及文化的珍貴史料。
青銅鼎屬于炊食或盛食器,有烹煮肉食、實牲祭祀和宴饗等各種用途。始見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,歷經商、西周、春秋、戰(zhàn)國乃至兩漢魏晉時期,是青銅器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器類。商代發(fā)現(xiàn)的鼎數(shù)量較多,器型豐富,器型與紋飾向顯示威嚴與震懾力的禮器功能過渡,原始的實用性大大消退。西周晚期鼎的銘文極其規(guī)整,且內容多涉及重要人物和事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