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鼎定做為什么從一開始就是國家重器呢?
為什么銅鼎定做從一開始就是國家重器呢?這是因為,銅鼎定做的制造工藝非常復雜,需要煉銅爐、坩鍋、風箱、模具等設備,還要高級的冶煉技術,以及復雜的澆鑄和焊接工藝,加上原材料開采艱難,成本昂貴,需要動用大量國家財力,而這絕非普通獵人和農(nóng)夫所能做到的。所以,成為國王和貴族的壟斷品,就是青銅鼎的必然命運。
鼎在誕生之后,由于代表國家的最高權力,所以就被不斷地被人神圣化,一部叫做《瑞應圖》的讖緯學著作這樣描述說,真正的神鼎懂得事物的吉兇和生死,能調節(jié)自身的重量,還能自行移動和停止;不需要柴火就能自己加熱,不需要倒水就能自滿,不需要廚師就能自己烹調出各種美味;只要王朝興盛了它就會出現(xiàn),王朝衰敗了它就會離去。
這里面涉及到兩個基本問題,首先,是誰發(fā)明和引進了青銅技術?第二,誰在陶器的器型基礎上發(fā)明了銅鼎?關于第一個問題,考古學和歷史學都已經(jīng)有了共識,中國的青銅技術,來自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(qū),而后由一些來自西亞的移民,把這種技術帶給了本地居民。
銅鼎定做是所有傳統(tǒng)器物中最沉重的一種。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里形容它有三只腳和兩個耳朵,是大禹所制造的烹調五味的寶器。但沒人知道它真實來歷。在殷商年代,中華農(nóng)耕文明已經(jīng)開始崛起,農(nóng)耕技術有所進步,食譜上的品種和數(shù)量開始豐富起來,鼎的發(fā)明,不但刺激了貴族的食欲,而且也確立了“民以食為天”的生命法則,甚至推動了“美食政治學”誕生。
考古發(fā)現(xiàn)證明,制造鼎器的原始材料,只是普通的泥土而已。這種圓形的陶鼎,最早出現(xiàn)在仰韶文化時期,以后被龍山文化所傳承,成了農(nóng)民日常生活里的炊器,用來燒飯燒菜。它跟今天的鍋的最大不同,就是在鍋的底部多了一個連體支架,所以可以在沒有專門爐灶的情況下,用于室外燒烤。很多年后,經(jīng)過一次偉大的材料革命,也就是進入了青銅時代,它才從普通的陶制生活用品里脫穎而出,放射出神奇的金屬光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