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品銅鼎之春秋“小蠻腰”
禮品銅鼎之春秋“小蠻腰”束腰平底,獸首蹄足,鼎上飾有浮雕紋飾,器身盤繞多條昂首卷尾的龍形怪獸,這是被稱為“鼎中翹楚”的“王子午”鼎。與傳統(tǒng)印象中雄渾凝重的鼎不同,這尊來自春秋晚期的青銅鼎有著獨特的“小蠻腰”,代表著楚國文化靈秀、浪漫、張揚的藝術特點。
據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、融合展覽內容設計師陳剛介紹,王子午是楚莊王之子,為楚國的高級貴族,戰(zhàn)功卓著。以“王子午”鼎為代表的一套鼎于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2號楚墓,共7件,形制和紋飾相同,大小依次遞減。
“鼎出現(xiàn)于新石器時代,起初是用于煮飯的石器。夏商周時期,銅鼎從實用物件上升為反映統(tǒng)治階級觀念的器物,如‘天子九鼎’。春秋以后鼎仍作為禮器,各地也形成了多元包容的鼎文化?!标悇傉f。
禮品銅鼎之戰(zhàn)國“外來獸”身姿矯健、曲頸昂首、兩肋生翼,展廳中的錯銀銅雙翼神獸利爪怒張,一如游牧民族的彪悍勇猛。該文物于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縣三汲村戰(zhàn)國中山王墓,為鎮(zhèn)器或陳設品。
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學鋒介紹,當時的中山國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,手工業(yè)發(fā)達。其與周邊國家交流時吸收借鑒了多國文化,并將這些外來元素帶入中原?!暗侥铣瘯r,這類雙翼神獸已經‘飛’到江蘇南京,并流傳至隋唐,常用于大型建筑物前的裝飾,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可見一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