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銅鼎種類
中國青銅器時代開始于夏代。夏代一開始就出現(xiàn)了禮器和兵器兩大類,從而奠定了中國青銅鼎一直是以禮器和兵器為主的構架。青銅鼎主要分酒器、食器、水器、樂器和兵器五大類。
后母戊鼎(一稱司母戊鼎),又稱后母戊大方鼎、后母戊方鼎。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,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,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,現(xiàn)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。青銅鼎中的鼎,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,其后實用意義逐漸減弱,成為權勢的象征物。夏鑄九鼎的傳說,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。發(fā)生于春秋時代的"問鼎中原"事件,是這種觀念的延續(xù)。而現(xiàn)今已發(fā)現(xiàn)的中國古代體量最大的青銅鼎──商代司母戊鼎,則可讓我們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。
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,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。有一種成組的鼎,形制由大到小,成為一列,稱為列鼎,列鼎的數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。列鼎通常為單數。據文獻及考古發(fā)現(xiàn)九鼎應為諸侯之制,七、五鼎為卿大夫,三、一鼎為士級。但天子之制為十二鼎,是雙數,但至今未見周天子之陵墓,故這個記載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。當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權的九鼎。
西周厚趠方鼎,為飪食器??谘赝庹?,雙立耳,方腹直壁,由上向下漸有收分,下有四條細長柱足,四隅有棱脊。腹四壁均飾獸面紋,獸面紋長角下垂于兩側,體軀省略,圖式稀見。內壁有銘文五行三十四字,記述王在成周之年,厚趠受到廉公饋贈的事跡。該器鑄作精細,在宋代即已著錄,流傳保存至今,實屬罕見。
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。它是文明的見證,也是文化的載體。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,可以推想,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;從地下發(fā)掘的商代大銅鼎,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(fā)達的青銅時代。青銅藝術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