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初的火鍋--銅鼎
火鍋的發(fā)展歷史悠久,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。早在商周時期,就出現了跟火鍋有些相似的食物。商周時期,青銅文明發(fā)達,人們制作出了一種“銅鼎”,這種“鼎”上下分兩層,上層盛放食物,下層托盤燒炭火。
史書《韓詩外傳》中就記載,古代祭祀或慶典,要“擊鐘列鼎”而食,眾人圍坐在鼎四周,將牛羊肉放入“鼎”中煮熟后分食。
戰(zhàn)國時期又出現了“鼎鼎”,“鼎鼎”相較于“鼎”升級了一大步,可以調五味了。調五味是將幾種食物混合,讓食物融合其他食物的味道,這樣菜肴會更加鮮美。對此《戰(zhàn)國策》就記載道:“晝游于江河,夕調乎鼎鼎。”
三國時期,火鍋的發(fā)展進入了新的時期。當時魏文帝曹丕喜歡用一個叫“五熟釜”的炊具來煮東西,這種炊具分為五格,能同時煮多種食物。五熟釜和現今流行的鴛鴦鍋有異曲同工之妙,是鴛鴦鍋的鼻祖。
綜上所述,火鍋最初是由銅鼎轉變而來,隨著時間的發(fā)展,到現在出現了鴛鴦鍋。銅鼎還是青銅器的重要代表,中正銅工藝品廠是專業(yè)的銅鼎鑄造廠家,歡迎前來訂做各種銅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