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銅鼎廠家-關(guān)于青銅鼎的故事
青銅鼎是商周青銅器中數(shù)量極多,地位非常重要的器類之一,在貴族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,也是貴族進(jìn)行禮制活動時,最重要的禮器。
例如我們常說的“一言九鼎”。形容言語極有分量。那九鼎又是什么呢?相傳夏朝初年,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,令九州州牧貢獻(xiàn)青銅,鑄造九鼎, 象征九州,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,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。
楚莊王稱霸天下,當(dāng)他興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陸渾時,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。楚莊王別有用心地問王孫滿九鼎輕重,王孫滿則稱:周德雖衰,天命未改,鼎之輕重,未可問也。用在德不在鼎的道理回復(fù)了楚莊王。這也就是“問鼎中原”的來歷。
因為青銅鼎如此重要,所以也經(jīng)常被刻上銘文,用來歌功頌德。其中毛公鼎因“字?jǐn)?shù)最多,篇幅最長“而拔得頭籌。毛公鼎為西周晚期的重器,因作器人為毛公而得名。鼎內(nèi)壁鑄有銘文32行,近500字。別看只有500字,卻是現(xiàn)存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一篇,而且內(nèi)容豐富詳實,頗具信息量。堪稱西周青銅器中銘文之最。被譽為“抵得一篇《尚書》”。
青銅鼎在主流發(fā)展過程中,從一個實用器,走上了歷史的“神壇”,成為身份的象征,然后又回到一口鍋子,其間不僅演繹出了歷史的更迭,更記載了從生活到文化的演變。商彝周鼎,明禮制,載史實,在眾多鼎的背后,還有更多的“故事”,等待著我們?nèi)ネ诰?,去講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