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鼎廠家-銅鼎在古代的用途
在中國遠古時代,銅鼎廠家-銅鼎在古代僅為烹飪之器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鍋,用來燉煮和盛放魚、肉,前身是原始社會黏土燒制的陶鼎,是日用的飲食容器,有三足圓鼎,也有四足方鼎。
在新石器時代,中國就已經(jīng)有了青銅器,不過直到商朝和西周時期,尤其是商代,以鼎為代表的青銅文化才真正發(fā)展到高峰,被制作成祭祀用的容器。后來,隨著冶煉技術(shù)和生產(chǎn)力的發(fā)展,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廠家-銅鼎。
傳說,上古時期,黃帝和炎帝合并戰(zhàn)蚩尤后,曾鑄三鼎,代表天地人鼎足而立;夏禹曾收集九牧的金屬,在荊山之下鑄九鼎,以此象征九州,鼎上飾有魑魅魍魎的圖案,時刻警醒人們,防止受其傷害。后來,人們就認為鼎上的裝飾有鎮(zhèn)邪的作用。為了顯示律法的莊重嚴肅,有時還會將法律條文刻在鼎上。
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,鼎就被賦上了神秘而威嚴的色彩,從一般的炊器演變成祭祀的“神器”,成為鎮(zhèn)國之寶,傳國重器。鼎成為國家政權(quán)的象征,改朝換代,新君王登位后,首先要做的就是鑄鼎,指定頒布律法,以祈求祥瑞,象征新的開始,所以,朝代更替也稱鼎革,定都或建立王朝都被稱為“定鼎”。
在人們的心目中,銅鼎廠家-銅鼎也是權(quán)利地位的象征,古代典籍中有天子九鼎、諸侯七鼎、大夫五鼎、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。除此之外,鼎還是用來表彰功績的禮器。周朝在重大慶典,或是王公大臣接受賞賜時,都要鑄鼎來傳揚功績,記載盛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