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通過青銅器銅鼎上的銘文辯真假
在古玩界青銅器銅鼎一直是人們追捧的對象,因其在我國歷史社會地位一直被賦予了王權(quán)與身份的象征,在古玩界一直有這樣的說法,凡是帶銘文的銅鼎,銘文字數(shù)越多,其銅鼎價格就越高,那我們?nèi)绾螐你懳纳媳鎰e銅鼎真假呢?
首先我們要熟悉,每個朝代的銘文字體風格,就從商代到春秋時期,青銅器銘文一般是鑄字,即先在內(nèi)模的表面或在外范的內(nèi)壁刻出突起的陽文,鑄成的銘文呈底寬面窄,而戰(zhàn)國時期的銘文是用工具直接在青銅器壁上鏨刻的,銘文字口呈V字行,字體纖細而頎長。商代鑄銅鼎上的銘文相對來說就少一些,字體相似甲骨文,字體偏大,筆道粗。而西周的銘文字體端正,兩端平齊,結(jié)體自然,橫平豎直。春秋早中期,銘文字體痩長,剛勁,縱橫成行,也有肥體的。戰(zhàn)國時期,銘文字體痩長,筆道纖細,字口淺。漢代銘文多為隸書,呈長方形。
再從青銅器銘文作偽手法上去辨別,腐蝕法作偽銘即作偽者在鑄銅鼎需要刻銘的部位,涂上蠟或黑磁漆,在蠟上或漆上刻銘文,然后用三氯化鐵在刻好的字口上咬腐,最后將蠟或漆去掉,就會出現(xiàn)凹陷的字口。但咬腐的銘文字體不成體,字口深淺不一,這是三氯化鐵溶化后流動不勻所造成的。
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globalpty.com